中華新聞報 / 胡一鳳老師專欄 :從燃燈佛到現代修行:點亮自他心燈的時代意義

中華新聞報 / 胡一鳳老師專欄 :從燃燈佛到現代修行:點亮自他心燈的時代意義


在佛教典籍《賢愚經》、《本生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為善慧童子時,遇見燃燈佛前來波羅奈城弘法。當時道路泥濘,善慧童子見狀,心生無上恭敬與供養之心,便將自己盤起的長髮鋪在污泥上,讓燃燈佛得以安然前行,避免雙足沾染污穢。這一舉動,發自最純淨的心意,毫無所求,只為護持佛法。燃燈佛見到這一幕,內心歡喜,當場為他授記:「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這段「布髮掩泥」的故事,象徵了善慧童子以大願與大行,成就未來佛果的因緣,也展現了供養不在形式,而在於發心的深切。燃燈佛(Dīpaṃkara Buddha)意為「點燈者」、「光明之佛」,象徵智慧之光照破無明黑暗,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因緣中,極為重要的授記者。這一天,不僅是紀念古佛德行的吉祥日,更是一個提醒我們「自覺覺他、傳燈續慧」的殊勝時刻。

若用在現代,就好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細膩的覺察力,發現學生的特質與潛能,預見他未來的方向。例如,我在普門中學教授生命教育時,曾觀察到一位擔任班長的女同學,言行嚴謹、極具責任感,私下喜讀六法全書,也曾榮獲高雄市優秀青年。她先前的班級導師告訴我,她已考上第一志願高雄女中,並立志未來成為檢察官、法官。


對我而言,佛法是貫古通今的真理,所謂的「神通」,其實是經驗與覺察的累積,是真心待人、認真處世的自然流露,並非玄妙之事。直覺力也並非感情用事,而是歷事練心後的敏銳感知。人生的歷練堆疊,如種子結成果,需要時間、風吹雨打的考驗。建築打地基、植物深根、人用心沉潛,這些過程都在表層之下、默默進行;最終因為堅持、成長、突破、自我超越,才能迎來碩果累累的綻放,如同佛法所說「開花見佛」。


宗教修行亦然。唯有一門深入,打好根基,再逐步參學,方能觸類旁通,融會貫通。當我們理解不同宗教與文化的核心精神時,會發現宇宙的大愛與真理終極一致,皆指向真、善、美的實踐與體現。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各自的使命:有人來傳承宇宙大愛;有人研發科技、推進文明;有人專注照顧父母、守護家庭。正因為每個人的使命不同,這個世界才能豐富多元、合同共生。黑夜雖暗,卻襯托白晝的光明;煩惱與菩提是一體兩面,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本質也如是。


燃燈佛的智慧之光遍照一切,超越黑與白,涵容萬有。尊重多元,正是自我超越、回歸本來面目的途徑。我們每個人本自具足,與宇宙從未分離。人人皆能漸進學習、發光放光,點亮自心,也照亮他人,成為現代的「燃燈佛」。
在燃燈佛聖誕,我們最好的祝福,不僅是供燈禮敬,更是身體力行祂的精神:人人成為「無盡燈」,點亮自己,也點亮世界。當這份光在你我心中綻放,人間自然會成為充滿智慧與慈悲的樂土。

胡一鳳老師 簡介: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結業。

該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擔任總監,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匯聚近九十位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國、四十六城市的企業與文化菁英。

課程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不僅是修行智慧,更是一門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學,具備跨國、跨文化、跨產業的實踐力。

同儕包括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清玄享閱文化集團董事長方淳珍、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上海米源集團董事長陳志峰、泰國型創科技董事總經理張仁安等知名領袖。

現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生命教育兼任老師、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亦為百人行善團發起人。

長期關注教育、公益、環保與跨宗教交流,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推動「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並擔任高雄市中華企業經營領袖協會顧問、高雄市團體企業講師職業工會講師、謝黃扁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高雄少年觀護慈愛協會理事、高雄科技大學東區校友會顧問等,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社會關懷。

近年榮獲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贈「佛光三好人家」殊榮(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