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一鳳
中華新聞報 胡一鳳老師專欄 / 在開化,看見文明的根——從下淤村、開化紙到根宮佛國:自然、文化與生命力的三重奏
一、下淤村:在自在的時間裡,看見文明最深的根
下淤村位於浙江母親河「錢塘江」源頭——馬金溪畔。
黃金水岸依山傍水,負氧離子充盈;微冷秋風拂過,陽光在雲間穿梭,使整座村落呈現純淨、安穩而清朗的秋意之美。
這裡不僅是風景,而是「文明的呼吸」。
城市是文明的舞台,村落則是文明的源頭。
走在下淤村,風聲、水聲、葉聲都以自己的節奏訴說故事,而人在這片沉靜中,也能聽見內心真正的聲音。
科學界稱之為:
「低刺激環境的大腦同步化效應」——
外界越安靜,人越能感知生命的本質。
下淤村的生活步調不急不徐,既質樸又有當代轉型的力量,是一種與大自然共振的文明型態。
二、生命重生的藝術──汪瑤與左手開啟的新世界
下淤村的藝文能量十分旺盛,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
「開化縣殘疾人文化藝術創作銷售基地」—汪瑤藝術工作室。
2009 年愚人節,命運與她開了殘忍的玩笑。
她被診斷罹患罕見的「煙霧病」,曾昏迷一個多月。多次手術後雖撿回生命,卻留下右半身癱瘓、語盲、閱讀與書寫幾乎全失的後遺症。
但她選擇重新站起來—
學拼音、練寫字、重新啟動身體記憶。
幸運的是,她的圖像記憶尚存。
於是,她改用左手畫畫,筆下世界簡潔、明快、乾淨,沒有浮躁與欲望,只有對生命的敬畏、對夢想的堅持,以及對愛的深刻理解。
2013 年,汪瑤入選「感動海滄十大人物」。
我們作家團隊此行前往工作室交流,大家紛紛支持她的作品。
文化、藝術、韌性與善意,在這裡自然流動、感人至深。
這,正是最美的文化: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三、系統思維下的村落:不是並列,而是合一
下淤村的文化系統由多元元素組成:
霞洲藝術村
漢唐香府(金宿民宿)
文創 × 農旅 × 藝術多業態
水上樂園、觀光自行車
百桌宴與大型會務接待能力
多功能會議室群組與完善活動設施
乍看是分散的亮點,實則互為養分、彼此賦能。
這正是 「系統思維 Systems Thinking」:
繁榮不是單點突破,而是整體共振。
走在下淤村,就像走在文明的大腦迴路之中——
各個元素環環相扣、協同運作,形成一種「整體即力量」的文化模型。
四、開化紙:2800 年壽命,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氣
開化,也是中國千年名紙「開化紙」的故鄉。
原料來自國家級非遺植物「蕘花」
微帶桃紅,潔白潤澤
又名「桃花紙」「藤紙」
始於唐宋、盛於明清
最震撼的是—
開化紙壽命可達 2800 年!
一般書紙只有約 20 年壽命,
鈔票紙也不過 300 年。
但開化紙卻能延存三千年。
難怪羅浮宮收藏藝術品時,第一標準是:
「紙張能否承載千年文明?」
開化紙以 2800 年壽命自信立世,
是中華文化深厚底氣的象徵。
五、文明 × 宇宙 × 根的法則:從紮根開始
文明,不是從高樓開始,而是從「紮根」開始。
古云: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問為山重始基。」
宇宙底層邏輯其實很簡單:
有根,才有深度;
有基,才有高度。
也別忘了追問:
民族的根在哪?
文化的根在哪?
宇宙的根又在哪?
根若深,葉才會茂;
基若穩,文明才能走得遠。
根深葉茂、源遠流長——
是自然的定律,也是文化與生命的定律。
六、根宮佛國:在宇宙尺度下理解文明
下午,我們抵達震撼人心的 根宮佛國。
這裡的藝術不是木雕,而是純樸、原初的「樹根藝術」。
樹根雖無年輪,但擁有:
纏繞的生命線
大地推擠形成的節結肌理
自然擾動留下的能量紋理
每一道紋理,都是自然與時間共同刻下的語言。
根宮佛國的發展史,如同東方文明的濃縮版:
1991 初創 → 2000 醉根成立 → 2002 景區化 → 2020 博物館化。
其中最震撼的,是
跨越千里、重達四十噸的釋迦牟尼根雕,最終在此「成佛」。
為何用「Cosmic Perspective(宇宙視界)」來形容?四大理由:
1. 超越地理尺度: 文明跨越千里,是時空流動
2. 超越人類尺度: 四十噸體量使人沉思生命有限
3. 超越物質生命: 枯根成佛,是生命形式的昇華
4. 超越生死邊界: 宇宙意識與佛法法界觀互相印證
科學稱此視角為:
Cosmic Perspective(宇宙視界)
七、徐谷青:為樹根尋家的藝術家
根宮佛國的靈魂是徐谷青大師。
他堅持不為創作砍伐活樹:
「根雕的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饋贈。」
每挖走一個樹根,他就種一棵樹。
他不是追求驚天之作,而是希望每一個被遺棄的樹根都有家、有靈魂。
八、一根一佛國:涅槃重生與生命悟道
其中一尊觀音,由枯死的羅漢松製作。
羅漢松一年僅長 1 公分,要形成如此巨大根材,需要千年時光。
她讓我體悟:
萬物皆可涅槃,枯木亦能重生。
願意轉念,腐朽也能化為神奇—
這便是「生死一如」。
星雲大師曾言:
「破銅爛鐵,也能成鋼。」
九、文明從不分家:儒釋道是一家
在「吾佛開心」展區,有 81 尊彌勒佛。
81 = 9×9,象徵「九九歸一」—
歸根、歸本、歸心,也是宇宙法則的深度象徵。
根宮佛國收藏已超過萬件作品,
涵蓋佛教、儒家、道家、自然造型與民間傳奇。
2020 年更以 5696 件大型作品獲得
「全球最大根雕博物館」吉尼斯世界紀錄」。
文明從不分家—
儒、釋、道,本是一家。
十、結語:文明,是生命中的一種姿態
從下淤村的自然呼吸,
到開化紙的千年底蘊,
再到根宮佛國的宇宙視界與生命啟悟—
開化讓我看見:
文明不是抽象,而是一種生命的形式。
而我們每一個人,
都是文明的根,
也是未來向光延伸的一道光
胡一鳳老師 簡介: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結業。
該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擔任總監,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匯聚近九十位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國、四十六城市的企業與文化菁英。
課程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不僅是修行智慧,更是一門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學,具備跨國、跨文化、跨產業的實踐力。
同儕包括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清玄享閱文化集團董事長方淳珍、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上海米源集團董事長陳志峰、泰國型創科技董事總經理張仁安等知名領袖。
現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生命教育兼任老師、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亦為百人行善團發起人。
長期關注教育、公益、環保與跨宗教交流,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推動「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並擔任高雄市中華企業經營領袖協會顧問、高雄市團體企業講師職業工會講師、謝黃扁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高雄少年觀護慈愛協會理事、高雄科技大學東區校友會顧問等,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社會關懷。
近年榮獲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贈「佛光三好人家」殊榮(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