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幾歲了?國民黨應有中興領袖及其條件

作者:廖義銘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教授兼法學院院長)


世界現代政治史證實,穩定而健康的兩黨政治,對於民主體制之鞏固有益;相反的,一黨獨大及多黨制,常產生民主之倒退,甚至導致威權統治之橫行。
台灣從2015年底的地方選舉,到2016年的總統及立法委員大選,國民黨的慘敗,帶給國內及國際政治輿論之一片憂心,國民黨內主要領袖人物及幹部,個個只重既得利益之維護,而忘却政治人物應有之政治與社會責任;加上國民黨有關選舉及治理人才之培育及選拔制度,完全是為配合既得利益者維護自身利益之方便而設計。因此,國民黨未來可能成為代表台灣北部地區及特定族群的地方小黨,成為許多國內外政治學者的預言。
國民黨的地方小黨化,便造就民進黨之一黨獨大;而2016年5月20日後迄今的國際局勢已經證明,一黨獨大的台灣,恐怕難以與同樣一黨獨大的大陸,在國際政治和經濟發展的賽局上抗衡。
然而,近日國民黨主席選舉,已有多位候選人浮上新聞媒體檯面,有變得勇於承擔責任的70智慧歲老人,也有開始學習政治計算的40歲優秀年輕人,更有試圖在難忘的政治舞台上重獲關注的50歲成熟壯年人。筆者個人非國民黨員,對非自己所屬的社團之幹部選舉,本不宜多加置喙,但見到國民黨主席選舉,似乎不會再有過去一人台上參選、眾人台下訕笑的情況,對台灣的兩黨政治之發展與鞏固,產生了些許的希望。
但國民黨這個從威權政治中長大並從而取得龐大利益的政黨,要在網路社會中進行徹底的體質改造,來適應當前社會多頭、多變的政治競爭特性,恐怕,仍需有所謂英明的領導者來進行權威性的領導。而國民黨所需要的英明領導者,究竟應該是經驗老道的老年政治家,還是年輕有活力的政治人物?
個人以為,歷史證明,承平安逸的歲月中,可以依老成持重者來守成;但內憂外患的格局裡,便要有大開大闔者的作為。若國民黨黨員自認現在黨務發展,已是內憂外患的局面,那麼,年輕有活力的政治新秀,對於國民黨現今的發展,便較為有益!
然而,筆者認為,所謂的年輕,指的是心態,而不是年紀;活力,更應以作為來界定,而非其形象。
進一步言,年輕的心態,應具有的最重要的特質,是勇於嘗試與冒險。勇於嘗試用新的作法、用新的人事、用新的權力符號來進行改革,然後用新的價值體系,來承擔失敗的風險與責任。政黨的核心功能,在於政治人才的培育與選拔,只有年輕的心態的領導者,才能挑戰傳統的制度,幫新的政治人才鋪路。因此,在筆者看來,國民黨幾位黨主席的候選人,無論她/他們的年齡幾歲,也無論她/他們的歷練如何,有年輕的人格特質與行事作風的人選出線,對於國民黨面對目前的局勢和挑戰而言,較不致於好無助。
最後,衷心地期望國民黨內,能有大開大闔的年輕政治人才陸續出現;更期盼這樣的政治人才,能大膽地拋開國民黨傳統政治人物顧全官位的算計公式,而採用新的,卻更符合政治實戰需要的戰略邏輯:宣傳莫過務本、氣度強過資源、決心勝於聰明!